仅9家
22家贸易商中仅有9家对调查进行了回应
22家贸易商中有超过一半没有回应。
22家贸易商中有超过一半没有回应。
9家作出回应的贸易商占全球52%的大豆出口
即使是得分最高的贸易商也仍需开展更多的行动,才能与责任框架倡议所述的最佳做法保持一致。
对记分卡评估的22个贸易商的选择是基于其对毁林/转化风险的潜在敞口。而这一衡量是根据主要生产国(巴西、美国、阿根廷和巴拉圭)对其大豆出口量的估计以及trase.earth对这些地区与大豆相关的毁林风险的估计。
被评估的贸易商中没有一家在解决大豆供应链中的毁林、生态系统转化和侵犯人权问题方面表现出领导能力。在本次评估涉及的所有优先领域,所有贸易商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次记分卡的调查结果表明,尚无大豆贸易商能够在保证可持续的大豆供应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大豆贸易商是采取雄心行动的关键群体。据估计,被评估贸易商占全球69%的大豆出口量。鉴于供应链现阶段的集中程度,本记分卡中评估的贸易商有能力通过集体提高其承诺和实施计划的雄心力度,迅速推动整个大豆行业的大规模变革。
在对调查作出回应的9家贸易商中,有7家对零毁林/转化大豆作出承诺,同时它们也承诺尊重所有人权。
毁林是指由于将森林转变为农业或非林业用地(包括种植园)或森林生态系统严重或持续退化而造成的天然林损失。
转化是指任何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以及其他生态系统,如稀树草原、草地和湿地)土地用途的改变,或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结构或功能的重大变化。
与森林一样,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碳储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供应、减轻自然灾害、适应气候变化以及维持土著人民和区域社群的福祉也至关重要。重要的非森林生态系统,如塞拉多草原、大查科平原和北部的大平原,都面临着转变为大豆种植地的高风险。
尽管大多数对调查做出回应的贸易商都承诺零毁林大豆,但大多数却未能贯彻落实这一承诺至所有业务、供应商和采购区域。
因此,这些公司经营的大量大豆都不计入其承诺范围。此外,重要的栖息地仍面临高转化风险。
作出回应的9家贸易商中有4家承诺零转化,但之中仅有3家的承诺包含零毁林。
在7家承诺零毁林的贸易商中,有4家在范围限制方面失分,这意味着,它们的承诺并未完全覆盖其所有业务、采购地区和/或间接供应商。
截止日期是一个参考日期,此后,在新转化的地区生产商品将违反零毁林或转化承诺。
目标日期指公司计划完全实现其承诺的日期。
对亚马逊以外的生物群落设定2020年截止日期也并非没有可能。2021年1月,三家为鲑鱼行业供应大豆的巴西贸易商(CJ Selecta、Caramuru和Imcopa/Cervejaria Petrópolis)承诺将打造一个100%零毁林和零转化的大豆价值链,并将毁林/转化的截止日期定在了2020年。
贸易商目前正在撤离易受转化的关键生态系统。虽然遵循《亚马逊大豆禁令》举足轻重,但更加重要的是将此类行动扩展到其他生物群落,如塞拉多草原、大查科平原和北美大平原, 这将是制止生态系统转化为大豆种植地的关键。
如果不设定一个明确的最终期限要求公司承诺此后不再从那些在新开垦土地上种植大豆的供应商处采购大豆,那么仅仅制定零毁林/零转化承诺是远远不够的。
贸易商没有意识到实现零毁林和零转化大豆承诺的紧迫性。大多数承诺的贸易商均未设定实现这一承诺的目标日期,这意味着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缺乏时间限制。在3家设定了目标日期的贸易商中,也没有一家承诺在2025年之前达成目标。
只有一家贸易商设定了从现在到未来目标之间应努力达成的中间里程碑。
截止日期(除亚马逊地区之外)
《亚马逊大豆禁令》
贸易商需要确保所有大豆均可进行追溯,方能确定其是否遵循了零毁林和零转化承诺。虽然仅凭可追溯性并不能保证可持续性,但通过了解供应链中产品的生产地点和生产方式,企业可以更好地评估影响,并为改善影响提供支持。
9家贸易商中有8家承诺其部分大豆可追溯至农场层面
没有一家贸易商将可追溯性贯穿至其整体经营活动
虽然贸易商们在其直接供应基地采取了解决措施,但如果其供应商在自身的整个经营活动中不采用与之相同的标准,那么这些贸易商也不能声称他们的大豆产品是零毁林、零转化、零侵犯人权的。
贸易商必须确保他们的供应商群体也在自身的运营中适用相同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他们的承诺。
这不仅适用于贸易商采购的产品,也适用于归供应商所有的全部产品。这些标准应适用于供应商供应的所有商品,而不仅仅是大豆。大豆作物或产品尤其需要满足这一要求,因为大豆通常不会在毁林或转化后立即种植。
没有一家要求其供应商承诺零毁林、零转化和零侵犯人权,这意味着这些贸易商不能对外宣称其大豆是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大豆贸易商应要求其间接供应商也贯彻落实可追溯性工作,并建立健全的控制体系,以确保间接供应商的生产与毁林、转化或侵犯人权无关。
供应商监测范围应包括所有直接和间接供应商。监测应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并独立验证监测结果。
在承诺将大豆追溯至农场层面的8家贸易商中,有4家未将承诺延伸至其间接供应商。
只有6家贸易商承诺监测其间接供应商,以确保间接供应商也遵守其零毁林承诺。
只有2家贸易商宣布每年对其中间商的原产地农场进行监测,但均未公开披露监测结果。
所有承诺零毁林和零转化的贸易商均对直接供应商供应的部分大豆进行了验证,以核实是否符合承诺要求。但供应商监测应定期进行,至少每季度一次,且监测结果应由第三方核实。监测间接供应商对于零毁林和零转化大豆承诺的贯彻落实也至关重要。
9家作出回应的贸易商中有6家承诺以某种方式监测其间接供应商,但只有2家贸易商承诺每年进行监测。
6家贸易商承诺对其间接供应商的农场进行监测,但同样只有2家贸易商表示将每年进行检测。
尚无任何一家贸易商可以有效监测其间接供应商。监测工作往往只纳入小部分的间接供应商或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或偶尔进行监测。
没有一家贸易商采取了系统措施来补救其供应链中可能造成或促成的社会或环境损害。
在承诺零毁林和零转化的贸易商中,只有4家报告了其公开大豆总量中估计达到承诺要求的百分比。所报告的百分比数值可能相当高,甚至达到了99%。
然而,在无明确截止日期的情况下,如果贸易商披露的与供应链相关的年毁林率或转化率比较低,那么结果可能会产生误导,因为计算这一比例缺乏明确的固定时间点。
用于计算合规率的方法通常并不健全(使用的是行业平均值而不是根据具体情况),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此类方法并不能与已核实的零毁林或零转化量或供应商一一对应。
贸易商应寻求第三方验证,以增加可信度并确保其大豆是零毁林/零转化的。但迄今为止,没有一家贸易商将此做法拓展至全部业务之中,也没有一家贸易商能够确保所有采购区域都能100%追溯至农场层面。
4家就其全部大豆量进行披露
4家就其部分大豆量进行披露
1家第三方验证了所有符合承诺的大豆量
1家第三方验证了部分大豆量
3家进行了第三方验证
3家进行了内部验证
1家没有进行验证
评估的22家贸易商均严重缺乏透明度。其中13家对调查没有任何回应,而另外9家未披露其大豆采购总量以及农场原产地的位置。
缺乏透明度意味着,供应链下游的利益相关者无法核实零毁林或零转化声明,也无法确定或补救可能已经发生的社会或环境损害。因此,他们无法验证自己的承诺是否得到落实。
贸易商已开始付诸行动来合作解决可持续性问题,但这些举措尚未给该行业带来急需的大规模转型。
贸易商需要继续相互合作,与大豆采购商、政府和民间社会合作,加强个体和集体努力,建立一个可为人类和自然造福的大豆产业。重要的是,贸易商还应确保这些合作具有明确的要求,以结束大豆供应链内外的所有毁林、生态环境转化以及相关的侵犯人权行为,并确保这些合作能够推动各方采取大胆行动并实地产生可衡量的影响。除非这些贸易商进一步改进其在承诺、执行、监测、报告披露和透明度方面的工作,否则该行业的其他部门就无法取得进展。
在作出回应的9家贸易商中有 8家是处理特定生物群落中因大豆种植而导致的毁林和转化问题的工作组成员,而只有5家是进口市场倡议计划的成员。
在气候行动的关键之年,也就是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前几个月,在22家被评估的贸易商中,只有一家制定了科学碳目标,以符合《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但这一目标并不符合将全球变暖限制在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C的目标,而是符合2°C的目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2°C的温升将加剧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和北极海冰减少、珊瑚白化和生态系统丧失等影响。因此,所有贸易商均应按照未来温升1.5°C的标准设定雄心勃勃的、涵盖范围1、2和3的科学净零碳目标,这一点至关重要。